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近年来,在中央、省、州的大力帮扶下,平塘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教育事业突飞猛进,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区域中心城市美轮美奂,社会各项事业欣欣向荣。今天的平塘,社会稳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天更蓝、地更绿、空气更清新。下面,我们继续关注系列报道《崛起的“中国天眼之城”》 民生篇:巨变,幸福生活节节高。
航拍美麗新農村——清水村
1949年—2019年,這70年,是新中國從站起來走向富起來、強起來的70年,伴隨改革發展的澎湃大潮,平塘日新月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這70年,平塘縣委縣政府堅持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爲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大力實施民生工程,人民生活幸福感、獲得感持續增強。
“我透析已經5年了,之前在都勻做,一個星期跑三次沒有報銷,家庭承受不住。現在醫療條件好多了,平塘也有了(血透中心),精准扶貧,現在來下面透(析)也沒花多少錢,我們搬來安置區住,從安置區走到醫院也只要十多分鍾,方便多了,對于我來講,生活在這個年代我覺得是種幸運。”搬遷群衆周習芬說道。
平塘縣人民醫院綜合大樓
“我是一名初中生,正處于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給予我們減免書費、學雜費以及住宿費,同時我們每年還享受著1250元的住宿生補助,以及800元每生的營養餐補助。學校的老師都很關心我們的學習,還有就是生活也變得越來越豐富多彩,課間的活動也逐步增多,所以總的來說,現在學習得十分快樂。”學生楊碧玉說道。
群衆伍興蘭說:“人家唱歌,‘從前有個官大將,技術不精枉奔坡,今時就是新社會,造出車子會爬坡’,往年官大將,那時候去挖馬路,喊人去挖,像現在喊人去挖要怎麽才能挖通這條路來。現在隨便幹什麽都用機械化,打米有機子來幫打,犁田有機子幫犁,現在什麽都好。”
鄉村公路
87歲的老人石正賢說:“以前是‘月來月點燈,風來風掃地’,(房子)的牆是芭茅草圍的,風可以吹進家,晚上月亮來了可以照進家去。習近平總書記講的‘兩不愁三保障’,吃不愁、穿不愁,保障讀書、醫療、住房,現在有房有車,農村比那個時候好若幹倍了,有錢了以後,去看一看祖國的美麗河山,這個難道還不安逸嗎?現在像他們說的過神仙日子了。”
一條條寬廣整潔的街道,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樓,繁華的商場超市,川流不息的車流,電影院、美容院、健身房、養生館……新中國成立70年,曾經太多的不可能和奢望如今在平塘變爲現實。平塘人,正感受著新中國帶來的文明、富裕,享受著新中國帶來的幸福與安康。
學生在寬敞的體育場開展大課間
悠悠萬事,民生爲大。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民生活改善、脫貧攻堅步伐铿锵有力……,平塘,奮力書寫了百姓“幸福指數”持續提升的華彩樂章。站在新的起點上,踏著時代前行的節拍,我們堅信,平塘縣民生改善的大道必將更加寬廣。
供稿:陸恩鳳、扶 曼、田建超
編輯:劉朝媛
校審:吳貴梅
审核:扶 曼
監審:孟景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