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業軍人張友平,退役不褪色,堅守初心,以一股子不服輸的倔勁,把每項工作做到極致。在堅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戰役中,擔當使命,沖在“抗戰”一線。
“我雖然沒多高的文化水平,但是組織和群衆需要我時,我一定站在最前線。”這是縣機關事務服務中心派駐平舟鎮苗攀村網格員張友平常說的最普通、最真實的話。
1999年,張友平響應國家號召到廣西貴港75135部隊服役,從此開始了他長達16年的軍旅生活,服役期間加入了中國共産黨,成爲一名光榮的共産黨員,好學不怕吃苦的他利用空余時間通過自學考試,獲得南京政治學院經濟與行政管理專業專科文憑,多次獲得“優秀士官”、“優秀共産黨員”、“先進個人”、“三等功”、“綜合演習先進個人”、“裝備管理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2016年10月,張友平转业到平塘县机关事务局工作,由于自身经历条件所限,刚开始不熟悉现代化网络办公,对文字处理、表格填写、文件起草等工作不知所措,无法进入工作状态。“我就只想开车,不想做其他费心费脑的事,不要安排我做复杂的工作,简单点好。”这是張友平的“诉求”。
因这次诉求,張友平没少被领导批评。但他不服输,为了跟上工作节奏,空闲之余張友平開始學習現代化辦公知識和技能,通過最簡單的手機手寫再導入電腦文檔,一個字母一個字母的背,一遍又一遍地輸入,俗話說“天道酬勤”,3個月的不懈努力,基本能夠完成基礎性電腦操作和電子辦公,得到領導同事的認可。
張友平为群众送蔬菜种子上门
2018年10月底,張友平积极响应脱贫攻坚号召,背起行囊,主动请缨,成为“兵团作战”一员奔赴脫貧攻堅戰場——平舟鎮苗攀村。該村位于縣城西北部,水稻、玉米、蔬菜等常規農業是村民的主導産業,經濟來源單一,主要依靠糧食種植和外出務農收入,貧困發生率較高,基礎設施落後,經濟基礎薄弱,建檔立卡貧困戶205戶785人,貧困人口占總人口31.4%,2018年擬脫貧154戶631人,2019年擬脫貧51戶154人,脫貧攻堅任務十分繁重。
張友平回忆,刚开始来苗攀村时,村里的基础设施非常差,群众生活艰苦,更别说精神文明和科技文化的影子,看到村里情况,張友平暗下决心。“那时候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不带领网格区的群众脱贫致富、不干出一点事来,我决不回家。”
“要致富,先修路”。2018年以前,苗攀村有些组没有硬化路,路窄,一遇雨天出行特别费劲,解决道路出行难的问题迫在眉睫。張友平一边积极组织群众进行基础数据测量和经费预算,一边多次与有关部门沟通,最终得到县交通局的大力支持,完成对布冲、水冲、姐屋三个组5.31公里通组公路建设。路通了,但是房屋不安全也是个大问题,張友平没有一丝懈怠,积极与村“两委”沟通核实,立马着手解决危屋旧房拆除问题。但拆除过程中,群众不理解,出现了阻拦的现象,張友平没有放弃,先后组织村民召开会议11次,讲政策、讲道理,无数个夜晚深入群众家中分析原因,进行思想动员,终于完成网格区7户旧房拆除任务。“谁拆我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屋,我也生气,但是工作还要做,还要特别讲究方式方法。”張友平说道。
幫助群衆拆除危舊房
面对村民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增收渠道少、贫困面较大的困境,張友平积极开展种殖养殖技术培训宣传,引导村民种植经济价值更高的朝天椒,将科学养猪技术推广到户,用实际行动帮助村民致富。姐屋组移民搬迁户吳順錫,没有外出务工,仅靠在家种植水稻维持生活,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張友平了解实际情况后,结合目前市场需求,确定吳順錫为科学养殖的重点帮扶对象,积极协调资金,提供技术指导,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吳順錫家养殖了生猪70余头,按现在生猪市场价值估算,利润至少达10万元以上。
在水沖組,張友平根据组里土地流转情况,发展村民大面积种植朝天椒、娃娃菜、莴笋等蔬菜,从科学技术指导到种子秧苗的提供亲力亲为。張友平笑着说:“虽然很苦、很难,但是看到群众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心里却无比自豪”。目前为止,水沖組朝天椒種植238畝,莴筍、娃娃菜種植402畝,蔬菜銷售5.6噸,收入5.15萬元。
張友平说,脱贫攻坚责任很重大、过程很煎熬,而且必须速战速决,因为在村里开展工作,張友平总觉得欠家人太多。“我已经不记得上次回家是什么时候了,好想看看我那刚满百天的女儿。”原来,張友平妻子生产时,因張友平剛好在姐屋組召開2019年脫貧戶民主評議會,作爲網格幹部,無法抽開身,沒能親自迎接女兒來到這個世界,在女兒的成長過程中,也因工作繁忙很少回家。
最让張友平觉得亏欠的是自己的母亲,去年,張友平母亲突发疾病住进医院,他也没时间去照顾。“那時網格工作剛剛開展不久,很多事情等著我,一天24小時都不夠用,現在想想覺得虧欠家人太多了,但是沒辦法,組織交代的任務必須保質保量,不折不扣的按時完成,我相信和我有同樣情況的網格員也不在少數,大家同一個信念也就覺得寬慰。”
統計蔬菜收割情況,並向群衆宣傳扶貧政策
最近,張友平认了苗攀村70多岁的老人莫永昭为干爹,用老人的话来说,他喜欢張友平这孩子,他用心解决老人们的困难问题,常常对老人嘘寒问暖、关怀备至。“柴米油盐经常往家里送,是真心实意对我好,做事踏实,我就希望他当我家老五”,張友平也欣然同意了。这段日子的相处让他和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驻村一年多来,張友平积极与村“两委”一道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学习研究,及时向群众宣讲脱贫攻坚惠民政策。组织村里老党员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竭力做好“信息员”、“联络员”和“战斗员”,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引导群众脱贫致富。
張友平只是平塘县选派到基层一线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扶贫干部一员,他的工作也只是众多网格员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带着全县34万人民的期望奋力奋战在第一线,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不断贡献着力量。
平塘縣機關事務服務中心:龍沙兵、向先輝
编辑:江 利
校審:吳貴梅
審核:蒲賢良
監審:孟景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