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黔程
按照黨的十九大要求,今後三年要重點抓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准脫貧、汙染防治三大攻堅戰。基于我縣廣大農村地區仍以傳統農業爲主的現狀,要確保平塘打贏脫貧攻堅戰,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拖全州、全省的後腿,需要充分發揮基層組織的帶頭作用。
基層組織是縣委和政府與群衆血肉相連的毛細血管,群衆了解中央政策好不好,幹部的作風好不好,主要是在這個層面。基層組織強不強,治理能力足不足,最終體現爲基層組織的执政能力。因此,加强基層組織建设,使之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在班子建設方面。村黨支部書記難選,村支部書記的選拔成爲村級班子建設中最大的難題。村班着cy配,村幹部崗位缺乏吸引力,從事傳統農業收入較低,素質較高的農村青年往往通過參軍、外出務工、經商等渠道離開了村寨,致使有的選舉出來的幹部不一定能勝任工作。村幹部難管,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物質財富得到極大豐富的同時,金錢至上、等價交換等思想和意識開始在一些幹部的頭腦中産生,幹工作論報酬、做事情講“實惠”,對村幹部的管理越來越難。
二、在黨員隊伍建設方面。支部缺乏凝聚力,一个组织,没有凝聚力,就没有战斗力,而当前我们的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应当说是不够强的;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够,一部分村干部只专注于自己发家致富,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不够。
三、在黨組織活動開展方面。黨組織活動開展不正常,主要因爲:1.有極少數村幹部因報酬待遇偏低,“付出”與“受益”不均衡,工作積極性不高,不能按照黨章的要求開展組織生活。2.村集體經濟薄弱甚至沒有什麽集體經濟,活動經費不足,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組織活動的正常開展。3.少部分普通黨員對開展活動沒興趣,黨員外出務工也給活動開展帶來困難。4.受條件、組織者的能力水平限制,農村黨組織活動還大多是開開會、讀讀報、看看片等,形式內容都沒有創新,缺乏吸引力。
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層組織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农村基層組織作用发挥得好,党和政府的政策才能在农村得到更好地贯彻,从而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因此,必须正视农村基層組織存在的问题,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層組織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好基層組織在脱贫攻坚中的带头作用。因此,要強化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要加強隊伍建設,增強致富能力。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首先要選准配強班子,特別要選准黨組織支部書記。要把能夠認真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責任心強、公道正派、有開拓奉獻精神、有一定文化知識和能力,能帶動群衆共同致富的黨員選拔充實到支部班子,特別是支部書記的重要崗位上來,做到讓最優秀的黨員擔任黨組織的支部書記。其次要指導督促農村基層黨組織支部班子認真學習理論,敢于解放思想,改革創新,要立足實際,善于培育和壯大適合本村經濟發展、有市場的地方特色産業,通過示範引導做強做大産業規模,促進集體經濟發展,吸納貧困群衆就業,增加農民收入,增強農村黨員幹部帶頭致富和帶領群衆共同致富的能力,形成良性發展的滾雪球效應。
二、要整頓後進組織,增強服務意識。對于軟弱渙散,服務意識缺乏的基層黨組織,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嚴重的基層黨組織,要進行重點整頓,抓好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制度建設和法紀監督,對于屍位素餐者、腐敗墮落者要堅決清除,贏得黨員群衆的信賴和支持,把廣大幹部群衆凝聚在黨組織的周圍。要善于掌握市場的主動權,及時有效地爲群衆提供科技、信息等服務,密切黨群、幹群關系,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力和凝聚力。
三、要健全工作機制,提高工作效能。選好村支兩委班子,特別是選好農村基層黨組織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是村級組織建設中的關鍵。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作爲兩委的帶頭人,既要明確分工,更要緊密團結,黨支部要領導和支持村委依法開展工作,村委會必須自覺堅持黨支部的領導。村支兩委要凝心聚力,把兩委委員、黨員、致富能手、村寨熱心人、各類合作社和協會等個人和組織團結起來,健全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下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真正使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村有機地統一起來。
四、要改善黨員結構,強化激勵機制。农村基層組織发展新党员,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应该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要拓宽选人视野,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将那些素质高、致富能力强的优秀人才选拔进基层党组织班子,并注意抓好年轻干部的培养和引导,逐步改善基层党组织班子结构。同时适当提高村干部报酬,激发工作热情。基层党组织支部书记责任重,事务多,应该适当增加补贴,并且要增加干部报酬與完成工作任务挂钩的比例,进一步激发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五、要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加大投入力度。村級集體經濟既是村級財力的主要來源,也是農村基層黨組織發揮領導核心作用的物質基礎。要把發展集體經濟作爲建設振興鄉村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拓寬工作思路,探索符合本地實際的發展道路,尋找集體經濟新的增長點。大力推進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堅持以市場爲導向,以科技爲依托,以農業産業化爲主線,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堅持以機制創新做大集體經濟,不斷增強村級集體經濟實力,建立符合農村實際的經濟合作社運行機制及管理制度。在集體經濟壯大的同時,也要不斷的加大對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投入,夯實黨組織凝聚群衆的物質基礎,增強黨組織的吸引力,使農村基層黨組織在一個新的平台上高效、良性運轉。